top of page

【WE+空間.專訪】從「食肉獸」到創立Green Monday 魏華星: 改變的心態比食素更重要



今日隨便走入一間餐廳,要在餐牌上找到素食的選擇不再是艱難之舉,但我們又曾否想過,八年前的香港,卻只有當時的非營利組織「Green Monday」默默耕耘,盼在港推行「每周一素」。


儘管,現時甚少人打著「Green Monday」的旗號推廣素食文化,但作為共同創辦人的Francis表現得絲毫不介意,原因很純粹、簡單,這就是「Green Monday」的初衷——「最重要令素食遍地開花」。


我以前係隻食肉獸,最鍾意食牛雜。無肉不歡,餐餐都大魚大肉。

某天晚上,家人突然提議「不如食得清啲喇」,Francis當刻一口拒絕「我唔掂架!」故事當然不會就此完結,經過一輪討論後,他還是被說服下來,達成每周吃素一天的協議。


一個食肉獸的素食旅程


但問題來了,究竟要定在哪一天?


「星期六、日又要去party、見親戚,好麻煩」,他笑說反正周一都是「Blue Monday」,「例不如green一green佢」。日復日,Francis的身體似乎回應了他的付出,自從開始清淡飲食後,翌日會感到更精神,消化系統亦明顯有改善,「個人好似無咁幸苦、冇咁多野積累」。


踏出第一步後,他發現,原來改變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並不如想像中都困難。


從「被迫」到喜歡上每星期一的素食日,他開始「向難度再邁一步」,嘗試不再吃肉類,僅進食海鮮和魚類。三年轉眼過去,他形容自己「唔知痴左咩線」,便乾脆成為全素食者,手指一算,眼前這個「食肉獸」已經跟當初的「摯愛」說再見幾近11年。


Green Monday——「改變世界的公司」


然而Francis形容,以往的素食者好比「被邊緣化的弱勢社群」。


有一次,他在茶餐廳叫菜卻因素食關係,不能吃蛋、蝦、肉絲等等「要走呢樣、走個樣」,結果被老闆嫌麻煩把他趕走。看來無傷大雅的要求卻被狠拒,正正反映當時社會對素食的不理解,以及一時三刻難以接納與主流不同的飲食文化。


後來機緣巧合下,他認識同樣為熱愛素食的David(楊大偉),兩人一拍即合,創立現時為人熟悉的「Green Monday」,最初他們只盼有更多人響應每逢星期一不吃肉的呼籲,「當時全世界有數百間大學響應Green Monday,我們已經開心得瘋了。」


他們做夢也未曾想過,由初時僅僅的「Call for Action」,這九年一路走來,「Green Monday」會發展Green Common素食餐廳、研發出由植物製造的「新豬肉 Omnipork」,甚至踏上世界舞台,被美國《財富》(Fortune)雜誌評選為「改變世界的公司」。


「你覺得這個過程是慢還是快?」


「比原本想像快了不只幾倍,當中很多甚至沒有想像過。」無容置疑,「Green Monday」的壓在香港牽起一場革新的素食運動。


素食文化「遍地開花」


近年素食文化終於取得成果,逐步走入我們的日常,市面出現素食自助餐、純素蛋糕、素食Fusion菜,甚至隨意走入一間餐廳,要在餐牌上找到素食的選擇不再是艱難之舉。


儘管許多餐廳都不再打著「Green Monday」的旗號推廣素食文化,但作為共同創辦人的Francis卻表現得絲毫不介意,原因很純粹、簡單,這就是「Green Monday」的初衷——令素食「遍地開花」。


心態比素食更重要


整個訪問過程,Francis特別「Mindset」這一字,提起的次數甚至相比素食還要多。



「成為素食者以後,整個Mindset都會有所不同,例如我會提醒自己減少洗澡的時間。」話雖如此,Francis亦非常「貼地」,他深明直截了當對大眾喊「我要改變你的mindset」 的方式絕不可行,反之,應該鼓勵人們逐點改變。


他打趣比喻笑說,「世上能夠做到七天都素食的『聖人』不多,反而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才是更重要。 」


「社會每天都有不同的問題,大家普遍都會抱著悲觀的想法⋯我們需要不斷去改變,才能為大家帶來新的希望。如果抱著「一定要做聖人才能吃素」的想法,人們想必很快就會放棄吧。」


放棄的理由真的可以很多,而Green Monday則是為大家帶來那個不要give up的理由。

Francis舉例,假如有兩塊午餐肉放在大家眼前,無論外觀、價錢、味道都相約,但一個是「新豬肉」,另一個則是普通肉,當人們會選擇不用殺生的那件午餐肉時,就是真正改變了人的心態,讓他們明白原來不用殺生也能獲取相同的滿足感。


「站在環境社會問題上,我們差不多已經過了deadline」,Francis說,只要每人願意多走一小步、逐小改變,我們身處的地球就仍然「有救」。



Hozzászólások


bottom of page